5月18日举行的推进“5+N”产业集群发展大会上,我市重磅推出《江门市培育发展“5+N”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及相关政策措施并作介绍宣讲,明确把“5+N”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打造14条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打造一批产值超千亿元、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并确定了首批7家“链主”企业。
为助力我市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本报今起推出《工业立市 制造强市——聚焦“5+N”产业集群》栏目,聚焦重点打造的产业链,以“链主”企业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全方位展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重点产业集聚区发展,探讨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未来发展前景及思路。
2020年,全市家电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10家,主要集中在蓬江区和江海区,规上工业实现产值超390亿元(含上游电机、电路板、元器件等产业),其中1亿元以上企业99家,10亿元以上企业9家。
“链主”企业1家: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总部企业4家:广东世运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奔力达电器有限公司、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贝尔斯顿电器有限公司。
上市企业2家: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专精特新”企业5家:开平依利安达电子第三有限公司、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开平威技电器有限公司、江门市博林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倍增计划”企业27家。
重点项目42个,合计投资102.9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个,合计投资100.8亿元。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6月伊始,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空调”)生产车间一片繁忙,一根根S形的铜管在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工人的合力下,只经过短短几分钟,就摇身一变成为空调装机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这是空调整机中零部件加工生产的缩影,不同的材料部件经过自动化设备处理后,“链”起了完整的产品。
作为我市“5+N”产业集群中的传统优势产业,去年全市家电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90亿元。放眼全国,不论是小家电、白色家电、厨房家电,还是黑色家电和照明电器,都有“江门制造”的身影,其中空调、洗衣机、电风扇、热水器、灯饰照明等家电产品销售量更是居全省前列。如今,我市正式实施“5+N”产业集群“链长制”,通过完善配套装好“外壳”,“智造”升级配好“内机”,为家电产业装上发展“新引擎”。
现状
产业链初具规模
核心资源配套率仍较低
小到一个排水泵,大到一台电视机、冰箱、空调,全国家电产业的产品几乎都有江门企业的身影。据了解,目前我市家电产业拥有规上企业超过310家,其中不乏海信空调、海信电子、金羚电器、汉宇集团等一批大众所熟知的重点企业,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江门家电产业链配套相较于佛山顺德来说,还是比较缺失的。”海信空调总经理宰新钧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海信空调上游资源配套企业中广东省内共有124家,其中江门本地仅有21家,而相邻的佛山市有42家,足足是江门的两倍。“通过这几年寻源来看,江门本地缺少变频压缩机、温度控制器、高效换热器、控制芯片等核心资源配套。”宰新钧说。
放眼全市来看,情况也确实如此。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结合此前对全市产业的摸底情况,在家电产业方面,目前我市在上游资源关键材料及零部件方面,除了核心部件电机具有一定优势外,其他核心部件处于薄弱或缺失环节,整机配套率相对偏低。
“目前针对这些核心零部件供给的解决方案,我们一方面通过少部分零件自制,另一方面就是向上游配套企业采购。”宰新钧同时也坦言,近年来随着物流成本的不断升高,由于本地核心资源配套率较低,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在随之增大。“近年我们也通过企业自身积极引进一些管部件、注塑件等供应商企业,但面对上游核心资源配套的企业,有些规模比我们还大,很难只通过企业单方面引进。”
而在中游电器成品方面,江门有规上企业近200家,其中黑色家电、小家电、照明电器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海信电子、贝尔斯顿、尔漫照明等一批重点企业。
“在小家电动力类的资源配套上,例如榨汁机等产品中的马达,江门优势明显,省内外的企业都会从江门采购。”市小家电进出口商会会长、竞晖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坚表示,尽管小家电领域产业配套比较成熟,但中小微企业居多、规范化管理不足等特点制约了小家电的整体发展。
小家电的发展困境,其实也是整个江门家电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在全市家电产业链逾310家规上企业的情况下,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9家,如何把堆头做大,形成更强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合力,成为江门家电产业亟需突破的重要一关。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