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聚焦全球通胀,央行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2023-04-26 20:041230

 

IMF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尽管下降速度缓慢,但预计今年通胀有望从去年的8.7%降至7%,明年进一步回落至4.9%。随着通胀从高位回落,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逐步显现,全球主要央行将更多地在增长和通胀之间进行权衡。

    如何看待全球通胀的趋势?随着多国央行宣布停止加息,全球货币政策将如何分化?我们来听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的解读。 

刘英:今年来看,全球通胀的整体趋势是在趋缓的,但是依然在高位运行。一年多以来,在美联储实施40年最激进的加息下,美欧通胀正逐步回落。日前,IMF也预计全球通胀有望从8.7%回落到7%,明年回落到4.9%,接近5%的高位。所以整体上通胀还是处于相对高位,这主要不仅是因为过去三年为了抗击疫情对冲经济下行而超发的货币,也不仅是因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叠加,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反噬及反制裁带来的叠加效应。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向全球发起贸易战,导致多国反击,进而推升通胀。此外,供给冲击和供应链问题带来的粮食和能源价格走高的根源并未削减。因此,通胀在今明两年内还无法回到2%的通胀目标区间内。

全球央行面临三重困境

刘英:激进加息抬升利率及多重因素冲击带来的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此,今年九成的发达国家面临下行压力,有的欧洲国家还将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将导致滞胀风险,令央行承压。央行在解决通胀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问题上出现矛盾,控通胀要加息,促增长要降息,陷入左右为难、难以平衡的困境当中。但是,经济下行叠加激进加息从资产端到负债端挤压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面临着资产端资产损失和负债端存款流失的双重挤压,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挤提现象,令任何一家银行都难以承受、面临破产的风险。目前,美欧多家银行出现倒闭和破产重组的问题正是如此。在面对应对金融风险、控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全球央行面临着三重困境。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促进增长,有些央行就只能增加通胀容忍度,提前停止加息,因为救市救经济是优先目标。有的国家风险可控、经济呈增长趋势,但通胀高企,离2%的通胀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央行可能就要咬着牙继续加息。最终,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就会出现分化。

美国3月CPI涨幅放缓但仍处高位

美国劳工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涨幅较2月收窄0.3个百分点且低于市场预期,但整体通胀水平仍处于高位。美联储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在两家地区银行倒闭后,有委员曾考虑暂停加息,通胀压力最终成为了加息决策的关键。未来美联储政策路径如何?我们来连线资深金融专家李徽徽。
    美国通胀下半年或加速降温

《全球财经连线》:请您解读美国3月通胀数据,年内通胀是否有望回落至美联储预期水平?

李徽徽:3月通胀数据放缓虽然超预期,但核心通胀粘性仍存,这也是近期核心通胀增速首次超整体CPI数据。目前通胀粘性还是来源于工资通胀螺旋,而主要问题是在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从3月份的就业数据来看,我们看到就业市场缓慢降温的趋势已经体现,包括就业供需缺口呈现收敛趋势,非全就业人数已经连续6个月增加,小时薪资增速开始放缓等,所以我们认为通胀水平下降趋势还会延续,特别在下半年加速降温,我们预计通胀水平在年底会回落到3.5%,但与美联储预期的2%的平均通胀水平还有差距。

美国经济陷入温和性衰退概率达75%

《全球财经连线》:与此同时,最新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银行业压力将减缓美国经济增长,警告衰退风险,您如何看?

李徽徽:我们认为,最近的银行业危机虽然还是个别银行的风险事件,主要还是由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不恰当期限错配策略,同时叠加美联储强劲加息加重流动性瓶颈,但对美国银行业的借贷模式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中小银行已经开始缩紧信贷,融资环境恶化对于经济形成较大的掣肘,同时从其他的经济数据也可以看到,企业也开始减少投资,产能扩张和消化库存,个人新增贷款都出现了下滑,所以我们提升了对美国经济陷入温和性衰退的概率到75%,预计衰退从第三季度开始,但周期不长,预计在半年左右。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财经·行情」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月26日下跌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3年10月27日(图表)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月26日下跌新华社发 安治平 编制

0评论2023-10-27411

「财经分析」从0到1,金融如何助力科创企业穿越“死亡之谷”?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吴丛司)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从0到1”的原始突破。然而,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需要穿越一条“死亡之谷”,在这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新华财经记者日前

0评论2023-10-27188

财经头条: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 调仓换股路线清晰
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最新前十大重仓股出炉。与二季度末相比,有何明显变化?从增持情况看,药明康德获增持最多。截至三季度末,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合计增持药明康德132.5亿元,医药板块成为公募基金加

0评论2023-10-27424

周五(10月27日)重点关注财经事件和经济数据
①07:30 日本东京CPI; ②08:30 澳大利亚三季度PPI; ③09:30 中国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 ④14:45 法国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⑤20:30 美国9月PCE物价、个人收入及个人消费支出; ⑥22:00 美国10月密歇根大学

0评论2023-10-27439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已经到底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