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全球财经连线|央行发布上半年金融数据 下半年是否有降息降准可能?

2023-07-17 16:08820

 

新增信贷显著回升

中国人民银行7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45万亿元,同比增长9%。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754亿元。相关解读,我们来连线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

融资需求有所修复

《全球财经连线》:从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社会融资和信贷投放呈现怎样的趋势和特点?数据超预期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董希淼:总体而言,6月份社会融资和信贷投放在5月份触底之后,呈现季节性回升的态势,部分数据好于预期。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3%,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22万亿元,环比多增2.67万亿元,同比少增9859亿元,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高;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环比多增1.69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人民币贷款是主要贡献项。

6 月份社会融资和信贷投放数据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政策的推动以及季节性的因素。在政策方面,6 月份 LPR 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按兵不动,出现了10个基点的降幅,有效刺激了信贷需求。而且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引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以及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推动了企事业单位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稳步的增长。总之,6月份金融数据触底反弹,表明随着支持经济持续回升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市场信心和预期回暖,融资需求有所修复。

信贷增长呈“企业强居民弱”格局

董希淼:应该看到,上半年信贷增长呈现“企业强,居民弱”格局。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2.8万亿元,在去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仅增长0.62万亿元。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同比少增0.1万亿元。这与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疲弱、商品房销售下滑情况基本吻合。所以,下一步应该高度重视居民部门信心较弱、需求不足等问题,应尽快调整优化住房限购限贷政策,继续加大差别化住房限贷政策的实施力度。

下半年社融规模有望继续稳步增长

《全球财经连线》:如何展望下半年的信贷和社融数据?

董希淼:下半年如果支持经济持续回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出台、落地实施,特别是住房限购限贷政策能够有所放松,居民的就业、收入情况有所改善,那么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以及信贷投放将有望继续稳步增长。预计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有望接近13万亿元,同比多增2万亿元左右,全年增量有望超过35万亿元。下半年人民币贷款增量有望接近10万亿元,同比多增2.5万亿元,全年增量有望超过25万亿元。当然,这样的数据预测是基于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加快调整优化的基础之上。

M2增速延续回落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

M2同比增速回落主要受何影响?M1、M2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意味着什么?我们来听听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的解读。

M2同比增速走低受双重因素影响

梁斯:6月末M2同比增速为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M2增速呈稳步下降态势。M2同比增速走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银行信贷投放放缓,带动新增存款规模下降。二季度以来,企业融资需求有所转弱,信贷投放放缓带动存款下降。根据人民银行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2.2%,比上季下降16.2个百分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均出现下降。二是居民消费意愿增强。2023年以来,受疫情政策放开影响,消费环境发生了极大改变,居民消费动力稳步回暖,储蓄意愿有所下降。特别是居民外出购物、就餐、旅游、观影活动增加,相关消费明显扩大。

政策要继续加力提效

梁斯:M1主要包括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因此,M1增速也被认为是企业投资生产热情转热的参考指标。从6月的数据看,M2-M1剪刀差出现扩大,为8.2个百分点,M1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至3.1%。M1增速的下降可能反映出当前企业投资活力尚有不足,这与人民银行信贷需求指数下降的数据相互印证。因此,持续改善企业预期,提振企业投资生产信心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需要政策继续加力提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财经·行情」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月26日下跌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3年10月27日(图表)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月26日下跌新华社发 安治平 编制

0评论2023-10-27411

「财经分析」从0到1,金融如何助力科创企业穿越“死亡之谷”?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吴丛司)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从0到1”的原始突破。然而,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需要穿越一条“死亡之谷”,在这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新华财经记者日前

0评论2023-10-27187

财经头条: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 调仓换股路线清晰
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最新前十大重仓股出炉。与二季度末相比,有何明显变化?从增持情况看,药明康德获增持最多。截至三季度末,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合计增持药明康德132.5亿元,医药板块成为公募基金加

0评论2023-10-27424

周五(10月27日)重点关注财经事件和经济数据
①07:30 日本东京CPI; ②08:30 澳大利亚三季度PPI; ③09:30 中国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 ④14:45 法国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⑤20:30 美国9月PCE物价、个人收入及个人消费支出; ⑥22:00 美国10月密歇根大学

0评论2023-10-27439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已经到底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