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全球财经连线|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哪些举措值得关注?

2023-07-26 16:432790


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

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怎么走?会否降准降息?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宏观政策还应从哪些方向发力?一起来听听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的分析。

近期或实施一次全面降准

董希淼:预计下一阶段央行将综合运用降准、降息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更加精准有力地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进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服务,以更大力度支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助力全面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仍有一定降准空间,预计近期将实施一次全面降准,降准幅度预计为0.25个百分点。

此外,还应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率(LPR)形成机制改革的效用,进一步降低各类政策工具的利率,引导LPR继续下行,推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同时,应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收费工作的监管,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畅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环节的堵点,提高融资效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隐性成本,切实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三方面发力支持中小微企业

董希淼:在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宏观政策还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充分用好结构性政策工具。提高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例如用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

第二,用好政策创新方法。提高服务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的质效,例如前段时间已经在全国分三批设立了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下一步则应发挥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作用,加强对试验区的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发挥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工具的综合作用,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第三,加强政策协调,综合施策,更好地发挥政策集成效应。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综合发力,提高政策的协调程度和力度,从而加大对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

多措并举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
会议就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相关解读,我们来连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

未来中国吸引外资仍有强大优势

《全球财经连线》:如何展望下半年我国外资外贸形势?

彭波:外资外贸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当前,全球经贸发展动能不足。疫情虽已过去,但世界经贸复苏依然步履蹒跚。世界银行6月警告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将增长缓慢。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生产、消费、投资三大需求都处于低迷状态。主要经济体的通胀仍在高位,加息还将持续,商品消费复苏相对缓慢。

但是,中国的产业体系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全球经济越是不景气,普通民众的生活越紧张,价廉物美中国产品的市场优势就会越大。与之相比,西方国家经济增长普遍缺乏内在动力,不得不依靠货币扩张来维持国内稳定,而有效供给不足,物价高企。西方国家虽然努力围堵中国,但还是离不开中国商品。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恢复放缓,全球跨国投资低迷,近期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仍然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在这个影响下,叠加2022年同期高基数的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出现了小幅下降,降幅是2.7%,但整体规模保持稳定。

然而短期数据的波动并不影响中国吸引外资流入的良好前景。外资扩大对华投资整体趋势没有改变。近期,跨国公司的高管持续访华,全面深入考察中国的营商环境,寻求投资合作的新机遇。中国市场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跨国公司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跨国公司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未来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财经·行情」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月26日下跌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3年10月27日(图表)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月26日下跌新华社发 安治平 编制

0评论2023-10-27411

「财经分析」从0到1,金融如何助力科创企业穿越“死亡之谷”?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吴丛司)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从0到1”的原始突破。然而,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需要穿越一条“死亡之谷”,在这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新华财经记者日前

0评论2023-10-27188

财经头条: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 调仓换股路线清晰
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最新前十大重仓股出炉。与二季度末相比,有何明显变化?从增持情况看,药明康德获增持最多。截至三季度末,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合计增持药明康德132.5亿元,医药板块成为公募基金加

0评论2023-10-27424

周五(10月27日)重点关注财经事件和经济数据
①07:30 日本东京CPI; ②08:30 澳大利亚三季度PPI; ③09:30 中国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 ④14:45 法国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⑤20:30 美国9月PCE物价、个人收入及个人消费支出; ⑥22:00 美国10月密歇根大学

0评论2023-10-27439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已经到底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