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财经分析」多空因素交织促债市分歧加剧 机构提醒短期“进攻”同时勿忘防守

2023-08-11 19:41770

 

新华财经上海8月11日电(记者 杨溢仁)本周,债市延续窄幅震荡格局,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行至2.65%附近。在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发酵的大背景下,针对后市操作,当前各机构分歧有所加大。

相对审慎的机构认为,于目前位置追涨的必要性不高,短期应保持中性偏谨慎心态。毕竟,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经济有所好转、金融监管力度抬升等因素都有可能在某一时点对债市形成明显扰动。而相对乐观的机构则认为,基本面预期向现实靠拢下修,从而带动利率下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偏空情绪升温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上行。举例来看,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上探1BP至 2.15%,SKY_10Y行至2.65%一线。

可以看到,在7月CPI环比转涨,PPI同、环比降幅缩窄,释放出积极信号的大背景下,债市出现了震荡调整。

“尽管短期内政策面及基本面对债市情绪的压制强度有限——政策支持消费、地产等领域的基调已定,可基本面的改善仍受地产销售和投资的明显拖累,经济阶段性环比回暖的方向较为确定,可幅度缺乏想象空间。但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经济有所好转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个人认为,资金宽松、机构负债支撑、政策推进偏缓下基本面改善有限等债市做多情绪的主要支撑基础未必牢固,各机构不宜过度乐观。”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分析师黄伟平亦指出,首先,降准预期可能已被市场定价,地方债供给加速也会对资金面形成扰动,后续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不大。其次,若基本面出现持续改善,那么市场预期大概率会发生逆转,各机构应关注居民消费改善持续时间超市场预期的可能性。再者,上半年纯债基金大幅扩容,机构负债稳定性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多空分歧加剧

“对债市而言,年内通胀从持续回踩到触底回升的转变可能引起市场担忧情绪的上行,但长远来看,国内需求端的修复仍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很难出现通胀上行对央行宽货币取向的制约。”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记者观察到,当前债市多空分歧明显有所加剧。

“虽然债市处于政策端带动下预期修复快于基本面现实改善的阶段,当下存在政策预期带动市场风险偏好轮动、债市调整的可能,但个人认为,政策端具体措施如何,以及最终带来基本面实际改善的幅度,均存在不确定性。”东方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直言,“目前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生产端增速,大体延续了6月以来的趋势——部分指标还较6月高位回落,地产市场相关成交也持续偏弱。同时,就以往数据来看,市场预期的补库周期,只有伴随着需求端改善,才会带动工业生产显著加速,并对债市构成威胁。也就是说,当下基本面对债市的掣肘依旧较为有限。”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亦认为,当下基本面仍然相对偏弱,虽然7月以来政策暖风频吹,可实际效果尚未在实体经济运行数据中完全体现。近半月地产销售、建筑施工等高频数据依旧不甚理想,而7月出口显示外需回落或进一步造成拖累,也就是说,在外需偏弱的基础之上,内需的进一步发力迫在眉睫。基于此,后续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以呵护稳增长政策环境实为大势所趋,财政政策或也将协同发力,通过中央加杠杆的方式来推升全社会杠杆水平,而在财政、货币协同发力的情形下,广谱利率仍有向下动力,债券投资组合也可继续延长久期。

身处市场分歧加大的环境中,当前相对乐观的机构认为,在结构性复苏预期尚未扭转之前,债市的走势也未出现根本扭转,在政策冲击和降准、降息预期之下,久期可以考虑保持中性,逢高配置或是更优选择。

然而,持审慎态度的机构则认为,当前债券收益率“磨底”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追涨的必要性不是很高。

“我们建议短期内保持中性偏谨慎心态,保持流动性至上。”黄伟平称,“考虑到当前国债收益率曲线已非常陡峭,后续曲线变平的概率更大。若出现变盘,那么短端面临的压力可能大于长端,建议投资者采用哑铃型策略,以流动性好的资产——如‘流动性好的长债+1年期以内的品种(存单+高票息城投债)’,替换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资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财经·行情」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月26日下跌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3年10月27日(图表)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月26日下跌新华社发 安治平 编制

0评论2023-10-27411

「财经分析」从0到1,金融如何助力科创企业穿越“死亡之谷”?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吴丛司)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从0到1”的原始突破。然而,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需要穿越一条“死亡之谷”,在这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的保驾护航。新华财经记者日前

0评论2023-10-27187

财经头条: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 调仓换股路线清晰
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最新前十大重仓股出炉。与二季度末相比,有何明显变化?从增持情况看,药明康德获增持最多。截至三季度末,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合计增持药明康德132.5亿元,医药板块成为公募基金加

0评论2023-10-27424

周五(10月27日)重点关注财经事件和经济数据
①07:30 日本东京CPI; ②08:30 澳大利亚三季度PPI; ③09:30 中国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 ④14:45 法国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⑤20:30 美国9月PCE物价、个人收入及个人消费支出; ⑥22:00 美国10月密歇根大学

0评论2023-10-27439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已经到底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