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蓝”到AlphaGo,再到今天的ChatGPT,人工智能行业起起伏伏几十年。ChatGPT在互联网乃至全球市场引起热议,同时伴随谷歌、meta,以及百度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频发布局、加码重磅信号,大众对“AI”更添好奇与期待。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究竟能够产生哪些创新应用和产业革新?我国在人工智能赛道“狂飙”又需如何发力?近日,光明网记者专访了民进中央青工委委员、河南省政协委员、麒麟合盛集团创始人(APUS)李涛。
探索国内人工智能落地“四步走”
如果时间倒回到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在当年举办的达茅斯学院夏季学术研讨会上被首次提出。1957年,经济学家西蒙又预测,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计算机将在10年内击败人类。这个预言直到1997年的人机大战中,“深蓝”击败国象巨人卡斯帕罗夫才得以实现。这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
当前,人工智能日益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技术。特别是随着ChatGPT现象级应用的爆火,展现了通用人工智能为众多行业赋能的巨大潜力。作为全球化移动互联网从业者,李涛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第四次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将以“内部提效工具、现有产品进化,AI+场景重塑、构建新产业引擎”四大步骤催动颠覆性的社会变革。
“虽然展示了巨大潜力,但公众目前还对其处于‘好奇’阶段。加之,这些应用的包装还不成熟,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普通人还有不低的门槛。因此,尚未在老百姓中普及。”李涛说。
在他看来,第一个阶段是AI助力效率提升,成为“生产力工具”。其实,真正认识到其价值的是在产业界,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完成撰写邮件、创作文案、翻译、编程、测试等多项任务,越来越多公司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效率工具加以应用。
在产品赋能平台推动现有产品进化方面,很多企业看到了人工智能对现有产品能力提升的巨大价值。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大大提升服务便利性、提供更丰富精彩的内容。比如:可以成为用户的“贴心助理”,帮用户处理生活琐事;可以降低媒体制作成本,帮助小说作家、新闻编辑、漫画家、摄影师、作曲家、自媒体作者、影视行业用更低成本、更快速度生产内容。这一过程,是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的第二阶段——普及期。
在人工智能场景重塑方面,企业不仅对现有产品和场景加以改造和赋能,而且还会创新出更多新场景。比如: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考试题目,可以设想在AI视频技术的辅助下,将来可以有一位“AI虚拟老师”现身辅导答题;人工智能可以设计广告视频剧本,将来可以将广告剧本“拍摄”成片;人工智能可以撰写小说,并根据与用户的互动来编写后续剧情,可以设想将来会出现开放式游戏,剧情推动可以与用户互动完成……
在构建新产业引擎方面,业内已经公认人工智能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出现以来,最具影响力和冲击力的一次技术浪潮,足以与二十年前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相媲美。如果把过去四十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比喻为“手工时代”,近期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将把信息技术产业推向“自动化时代”。这也将是信息技术产业的一场“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