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2.3,连续3个月上升,为近20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将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经济学家们预计,未来我国经济复苏动能强劲,2023年3月整体经济将呈扩张状态。
本期调研中,首席经济学家们对2023年1月CPI同比预测均值为1.78%,PPI同比预测均值为-1.23%。他们对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4.13%,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2.6%。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同比增长6.8%,超出经济学家们的预期。
首席经济学家们对2月新增贷款的预测均值为14246.13亿元,社会融资总量的预测均值为2.06万亿元,M2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2.42%。同时,他们均预测未来一个月存款基准利率以及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利率不会发生变化。
经济学家们对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均值为6.86,对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均值为6.69。这意味着到年底时人民币汇率将较2月底水平(2023年2月28日公布数据为6.9519)升值3.77%。
1、信心指数:3月信心指数为52.3
本期,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2.3,连续3个月上升,为近20个月以来的最高值。经济学家们预计未来我国经济复苏动能强劲,2023年3月整体经济将呈扩张状态。
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认为,三大效应会拉动2023年经济回升。一是疫情防控的优化效应。我国从2022年12月开始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疫情传播时间明显短于预期,经济恢复势头加快。二是基数效应。2022年二季度、四季度都存在基数效应,如果明年经济回到潜在水平,基数效应估计有1.5个百分点。三是宏观调控政策叠加效应。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从保经营主体转向了拉动内需,叠加2023年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加力提效,有利于拉动经济。2023年,我国经济会出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预计2023年一季度经济增长3.5%左右,二季度回升到7.5%,全年经济增长在5.3%左右。
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5.0%左右。东方证券邵宇认为,5%左右全年增长目标的设定,略低于市场预期,包括赤字率安排,也没有高于预期值,政策意图或在于三年疫情以后经济需要有固本培元、休养生息的过程。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或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2、物价:2月同比预测均值CPI为1.78%,PPI为-1.23%
经济学家们对2023年2月C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78%,较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1月值(2.1%)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长江证券伍戈给出了最高预测值2.2%,海通证券梁中华给出了最低预测值1.2%。
2月PPI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23%,低于统计局公布的上月值(-0.4%)。调研中,对2月PPI同比增速的预测最高值为-0.9%,来自渣打银行丁爽,最低预测值为-1.6%,来自兴业证券王涵。
长江证券伍戈表示,与疫后各国相似,我国餐饮、出行等服务类价格较快回升,但商品类价格走势温和,CPI整体有望逐步上行。沥青、汽车钢胎等开工率已超季节性水平,加之黑色、有色等材料库存处历史低位,相关价格或阶段性回升。PPI环比上行,但基数效应下同比却回落。我国价格对海外的溢出效应暂时有限。
银河证券许冬石表示,2月份CPI和PPI会继续走低,但内部表现不同。2月份CPI翘尾小幅走高,但环比下滑,PPI与此正好相反。但无论是CPI还是PPI,现阶段环比均不具备大幅上行或者向下的趋势,CPI会随着季节性波动,PPI会随着经济恢复而动,PPI在二季度更受到基数的影响回落。
———————————————————
2023年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CPI):
丁爽:1.7%
2023年1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2月预测(PPI):
丁爽:-0.9%
李文龙:-1.1%
祝宝良:-1.2%
———————————————————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月消费增速预测均值为2.6%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2.6%。其中,5.5%的最大值来自渣打银行丁爽,招商银行丁安华给出了最小值-3.4%。
德勤中国许思涛表示,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正持续增强,大部分中国人已从新冠疫情的冲击中走出,为未来的消费反弹奠定了良好基础。春节以来的交通堵塞、餐馆排队等现象也反映了消费积极复苏的势头。与此同时,办理护照和签证的热潮,也凸显出居民出境旅游的高涨情绪。他主张通过扩大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他认为,今年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将放缓,叠加通胀居高不下,中国今年的出口表现不太可能重复2020-2022年的亮眼走势,因此激发最终需求至关重要。除非美联储紧缩的货币政策出现明显转向(目前看可能性不大),许多新兴经济体(不包括亚洲)仍可能受到债务危机的影响。因此,他表示,中国必须加大力度释放内需。
4、工业增加值:1-2月增速预测均值为3.08%
调研结果显示,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08%,其中,东方证券邵宇和兴业证券王涵给出了最小值2%,银河证券许冬石给出了最大值4.9%。
民生银行温彬认为,1-2月官方制造业PMI由去年12月的47%回升至50.1%和52.6%,已经在荣枯线上方站稳,其中生产指数由44.6%回升至49.8%和56.7%。疫情快速达峰之后,经济社会运行快速向正常水平回归,供需两端均有好转,预计工业增加值环比将明显上升。从几项开工率高频数据看,1-2月全国汽车轮胎全钢胎和半钢胎开工率、高炉开工率、PTA、PX等开工率均高于去年同期,但螺纹钢开工率低于去年。因此,他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上月的1.3%回升至3.0%左右。
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均值为4.13%
经济学家们对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4.13%,其中,工银国际程实给出了最高值7%,植信投资研究院连平给出了最低值2%。
植信投资研究院连平认为,在较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放慢,房地产投资下行惯性延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今年前两个月基建项目建设更讲究稳扎稳打和步步为营,一是体现在基建项目建设开展进程较慢;二是资金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减;三是项目较为充沛。预计1-2月,基建投资增长5.5%,制造业投资增长10%,房地产投资下降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6、房地产开发投资:1-2月增速预测均值为-10.08%
调研结果显示,经济学家们对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0.08%。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银河证券许冬石给出了最高值-0.4%,植信投资研究院连平给出了最低值-22%。
兴业银行鲁政委认为,2023年1-2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或有所回落。2022年12月,与土地投资相关的其他项投资增速明显回升,从土地出让节奏来看,2023年1-2月其他项投资或有所回落。此外,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领先建安投资6个月左右,提示短期房地产建安投资需求仍显疲弱。加之去年同期基数偏高,房地产投资增速预期回落。
7、外贸:1-2月贸易顺差公布值为1168.8亿美元
3月7日,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957.2亿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下降10.2%;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同比增长6.8%。
海通证券梁中华表示,从PMI分项指数来看,短期制造业外需改善强于内需。值得关注的是,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由上个月的46.1%升至52.4%的高位,改善幅度强于内需。短期出口边际改善,主因或在于疫情消退后供给端的压力有所缓解。长期来看,外需降温仍未趋势性好转,出口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8、新增贷款:2月预测均值为14246.13亿元
经济学家们预计,本周将会公布的2023年2月新增贷款将由上月公布值(49000亿元)降至14246.13亿元,调研中,最小值3500亿元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最大值20000亿元来自兴业证券王涵。
民生银行温彬表示,2月,在经济修复态势良好、经营主体预期改善和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下,实体有效融资需求延续回暖,信贷投放较往年更为积极。2月新增信贷预计维持同比多增,全月新增规模在1.5万亿元左右,企业贷款仍为主力,居民贷款逐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