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论坛经济峰会在北京举办。会议主题为“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正值新一轮AI技术革新之际,人工智能的有关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天的一场“人工智能引领新产业革命”分组会结束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当把现在看似智能的信息处理和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分开讨论。
“我会把ChatGPT、GTP-4这样的技术叫作‘看似智能信息处理’,它可能跟智能的本质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他认为,应当发展类脑类生物启发的这种人工智能,只有这样做对人可能才是最安全的。
曾毅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类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哲学与伦理。会上,他围绕人工智能助力社会与生态稳健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
他在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赋能性社会赋能的技术的发展,关键的是它的多利益相关方如何去协作起来进行多方共治和自适应的敏捷治理。这不仅仅是科学研发产业的事情,也不只是政府层面的规制和公众的底层的反馈。
“未来我们希望在人工智能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的支持下,人类动物植物以及未来可能的准成员真正能够和谐共生。”曾毅表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稳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这是全球开展人工智能治理的目的。
此外,他在回复听众提问时表示,“中国人工智能生成技术,类ChatGPT的技术大家很快就能看到,我不能讲水平相当的替代产品,但是它足以达到一个程度就是基本上是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