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4月11日消息,2023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前值下降0.5%)。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8%。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前值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5%,服务价格上涨0.1%。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对潮新闻记者表示:“从CPI看,环比继续下降,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猪肉价格持续回落,非食品大类中分化比较明显,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旅游环比下降,但中药环比继续上行。”
杨畅分析,另一方面,从PPI(生产价格指数)看,连续两个月环比持平,在低位企稳,一般日用品环比上行,但耐用消费品环比仍在下降,或表明终端需求仍有待提升。
“3月CPI和PPI走势继续走弱,有基数效应,也有需求端偏弱影响。整体看,温和物价水平为国内宏观调控政策营造有利环境,国内消费和需求处于恢复阶段。预计今年CPI同比呈现温和回升态势,PPI同比先抑后扬走势,全年维持低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另一方面,国内政策需要平衡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调结构,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平衡、可持续轨道。
近期,物价增长维持低位,加上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上升,可能引发市场对我国进入通缩担忧。经济学界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已经开始进入通缩和经济衰退。
对此,周茂华认为,近几个月物价低位运行,主要是国内需求处于恢复阶段。目前我国不存在通缩基础。主要是我国经济呈现稳步复苏态势,就业市场稳定,物价保持增长,并未出现消费者物价趋势收缩。同时国内宏观政策偏积极。另一方面,我国也不存在通胀基础,从我国供给和需求情况看,国内物价有望保持温和可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