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3·15”,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在1983年将每年的3月15日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此后,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以推动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进一步发展。
作为与消费者日常生活距离最近的消费品类之一,家电自然而然成为每年“3·15”活动的重点关注对象。在315到来之际,西柚盘点了关于家电消费时的各种“套路”,希望能给广大消费者提个醒,避免踩坑,如果自身消费权益受到侵犯,要及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在行业角度,也希望各企业能共同努力,改善行业中的乱象,营造出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发展空间。
套路一:虚假宣传
对于消费者来说,广告宣传是了解商品最先、最快捷的方法,然而,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诱使消费者购买,在宣传中故意夸大、或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进行了购买,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典型案例:苏泊尔在宣传静音破壁机广告中,在展示对比机时,破壁机运行声音巨大,还混入了冲击钻的声音,而在展示其全静音破壁机时,在打碎巴旦木仁和桃仁时,却没有发出声音,以此突出其静音性能。然而,经调查发现,其所谓的“静音”仅指在最低档位搅拌纯牛奶时噪音小于60分贝,在广告中隐藏了该条件。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管局认为,仅因获得一个片面条件下的“静音”,就将静音性能无限扩大使用,会让消费者误认为在任何情况下,破壁机都是静音状态,认定苏泊尔构成了虚假广告,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责令停止发布广告,以及广告费用4倍罚款348万余元的行政处罚。
套路二:消费欺诈
在消费购物时,“货不对板”是消费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除了在样式、外观上,更有一些不乏商家会在更隐蔽的地方进行“动手脚”,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典型案例:消费者白女士在大连金鼎伟业商贸有限公司花费4500元购买了一台格力“润典”系列1.5匹空调,然而在安装使用后,空调就状况频出,白女士为此拨打了格力服务热线,然而却被告知,其购买的空调为“无码机”,无法享受厂家的整机6年免费保修服务及终身售后服务。2020年4月,大连市中级法院对案件作出判决:法院审理,商家为了掩盖其“串货”行为,将机器上的条码全部撕掉,违反了对产品进行真实标识的义务,同时,该行为让白女士不能享受厂家的保修和售后服务,已构成欺诈,判令商家向消费者退还空调4500元并支付三倍惩罚性赔偿1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