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长性非常好,目前刚刚过渗透率拐点的加速期,属于全球共同发力的一大类产业。家电属于估值偏低、泡沫化程度不高的板块,在目前这个位置相对安全。
节后的市场震荡明显,机构抱团的白酒、医药、科技、新能源等品种从节前的“香饽饽”变成了节后的“烫手山芋”,化工、有色、钢铁、军工、建材等顺周期板块虽然阶段性弄潮,但想要成为二级市场新的投资风向标仍需时日。
本周,有着14年股票研究经验、8年基金管理经验的投资老将光大保德信基金魏晓雪做客《红周刊》面对面栏目。她表示:“通常一轮结构性行情只会持续三年左右,很少出现本轮长达五六年的现象。与以往行情有所区别是,这轮市场追捧的股票内生资质比较好,此次调整下来,部分品种可能会横盘整理1到2年的时间,用它的成长性来消化估值压力。”
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性充足
《红周刊》:牛年股市迄今低迷,很多人把下跌的原因归结于机构抱团的白酒、医药股大幅回调,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魏晓雪:我对节后市场的回调并不感到特别意外,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基本面尚且不错而动性要回抽的宏观环境。虽然很多投资人判断今年一季度的情况可能会延续去年走势,表现或许并不差,但实际上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却成了股市回调的导火索。
在去年,二级市场曾出现“茅指数”的说法,就是各个板块的龙头向上冲,带动行情急速向上。从股市客观规律看,一直涨就一直在孕育风险,一直跌反而是风险释放孕育机会的过程。调整早晚都会来,只不过时间点是无法预测的,通常情况下,一般都会在调整到来前有一段急速拉升期。
目前来看,白酒等一些板块已经维持了好几年的强势格局,在A股历史上,是很少能看到一个板块可以维持强势长达五六年,一般最多三年而已。就这一轮结构性行情来看,是和以前有所区别的,因为市场热门的股票内生资质还是比较好的,等到5年之后再看它们,基本面基本上仍没有太大的风险。
买股票和买其他的商品不一样的,只要公司足够优秀、质地好,价格的因素就相对会弱化。因此目前对于一些已经大涨的热门股票需要降低它的收益率预期,理想状态下可能会横盘整理一段时间,用它的成长性来消化估值压力。
《红周刊》:在机构“抱团”的诸多热门赛道中,您觉得哪些行业具备较好的性价比?
魏晓雪:新能源汽车领域,部分龙头股泡沫化比较严重,其中有一家公司高峰时将近有9000亿的市值,相当于一个中石化和一个小银行的市值之和。不过,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的成长性依然非常好,刚刚过渗透率拐点的加速期。它还是一个全球共同发力的产业,无论哪个国家都在向上进行新能源汽车拐点性的突破。以我们的经验,因为汽车是大类的商品,渗透率拐点一旦过了之后,不管经济情况如何,它的内生增长都是非常好的。此外,产业链中的材料端也值得重视,在去年时,我觉得估值六七十倍的材料偏贵,不太愿意去买,但到了现在的位置,有些标的股的估值已经跌到了30倍、40倍,在今年业绩成长可能接近翻倍的情况下,是可以去建仓和买入了。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方面未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大部分公司是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此前的两三年里,汽车行业相对低迷,导致投资者不太关注汽车零部件公司,零部件厂商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但在智能化浪潮下,如果能在这条冷门赛道挖掘到合适标的,且估值又相对便宜,那么它是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的。此类公司,要看标的公司实力和老板的做事魄力,看是否围绕着ADAS智能驾驶舱系统等在做进一步的研发投入等。
偏周期公司港股市场机会更大
《红周刊》:节后,以化工、有色为代表的顺周期板块崛起,有观点认为是通胀预期下商品牛市导致。
魏晓雪:不要简单下结论。以原油为例,大宗商品中与油价相关的板块上涨并不仅限于最近一两个月,只是大家不怎么关注罢了。譬如像大炼化这个板块,从去年年中就开始上涨,它真正的底部是在去年的六七月份。我个人观察,它的股价反应时间维度是很长的,迄今已经将近一年时间。
在大宗商品中,原油是相对金融属性最弱的,它与实体经济结合是最强的。我个人判断,油价今年还会向上,原因是航空还没有复苏,要知道其用油占了全球原油消耗接近10%。在当前价格位置上,结合全球经济复苏程度,油价均价大概60美元上下,若航空业能够复苏,价格还会再看高一线,但前提条件是供给不会大幅增长。
《红周刊》:去年至今,公募基金对于港股的配置可谓是水涨船高,对于港股市场,您怎么看?
魏晓雪:在偏周期性板块上,港股要比A股好,因为它们在上一轮调整中所经历的调整更为充分彻底,甚至有的股票PB能够跌到0.3倍。历史上出现这类情况的股票,基本上会在接下来两年股价翻番甚至更高。从两个市场对比分析,A股中的“聪明钱”太多,而港股中的投资者结构相对简单,不存在多重博弈的关系。
具体来说,一方面港股中的一些周期股还很便宜。A股市场上很多情况下是业绩可能还没出来,股价就已经涨上去了,而港股则是先看到业绩表现后股价才会上涨。所以相对来说,港股的周期股机会多一些。在港股中,虽然大家关注最多的是消费和互联网两大板块,尤其是一些在A股还没有上市的标的,对此,我不否认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机会,但还得要考虑一下估值因素。
还有,香港市场会有一个流动性的考量因素。它所需要的外围环境 A股不能差,美股也不能差,只要其中一个市场表现不好,港股就会受影响,它是一个两头被挤压的市场。我觉得投资者手里持有港股如果是高估值的,且也属于热门的,那么实际上和A股投资本质上没有差别的。若持有的是一些特别边缘的标的,则股价很可能会长期在底部徘徊,除非突然有利润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