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几乎每个人家里都要用家电,是一个相对高频的消费刚需。虽然不是特别高频,但起码不是一次性消费,每隔几年尤其是搬新家的时候就会有更新换代的需求。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中国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家电市场。以需求最大的几类家电为例,2019年我们国内一共销售了9216万台家用空调,4338万台电冰箱以及4504万台洗衣机,像空调这样的家电销量在全球的占比接近40%。
此外,家电不仅需求数量惊人,而且单位附加值也很高,和一些几块钱几十块钱的日用品相比,动辄数千甚至数万元的家电行业显然是一个更庞大的赛道。
第二,中国的家电具备全球竞争力,还可以享受巨大的全球化市场,而大部分消费行业是不具备这个优势的。我们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家电销售国,更是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我们的家电产量比我们国内的销量还要大得多,因为大量的海外消费者也在使用我国生产的家电。仍然以刚才提到的三类电器为例,2019年中国的家用空调、冰箱、洗衣机的产量分别达到了惊人的2.19亿台、7904万台、7433万台。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出口国。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中国的家电出口额占全球的40%,远超第二名德国7.1%。具体来看,大家电领域,中国整体出口额全球占比33.4%,排名全球第一,冰箱、洗衣机、空调出口额排名均为全球第一。其中,空调出口额全球占比44.1%,冰箱出口额全球占比27.5%,洗衣机出口额全球占比29.4%。小家电方面,中国出口额全球占比47.4%,全球几乎一半市场都被我们吃掉了。
全球化对于一个成熟行业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直接拉高了整个行业的天花板,而且行业规模越大,企业的规模效应越明显,越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作为一个消费行业来说,这一点特别不容易。有的消费行业地域属性太强,没法全球化,比如白酒,基本是中国人在喝,连英文都只能叫Chinese Baijiu,国外虽然也有一部分需求,但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的消费行业消费半径太小,比如牛奶,太远了可能就过期了。
还有一些消费行业倒是满足了出口的基本要求,但是又缺少国际竞争力,你能卖但人家不买也没用,比如汽车的确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但是咱们的国产车企在国际上份额非常有限。有的倒是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处于产业链的底端,没有什么稳定的护城河,典型的就是服装,国内没什么品牌优势,基本是拼劳动力成本,所以一旦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就会导致大量产业转移到越南这样的国家去,而家电又不像服装那么简单,除了廉价劳动力还要有先进的生产线,这一点东南亚国家根本没法和我们比,所以家电行业并没有大量转移出去。如果单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放眼整个大消费赛道,家电行业绝对是最拿得出手的,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