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品牌工业4.0B2B网站管理系统

扫一扫关注

家电巨头造车的中场战事:变局、洗牌与新生

   2021-05-28 3260
导读

如果说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咸鱼翻身的一年,那么2021年就是群雄逐鹿的一年。目前的市场格局中,除了既有的新势力“三杰一马”——蔚来、小鹏、理想和威马汽车,跨界造车的公司正变得更为多元化。在通信领域,尽管华为

 

如果说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咸鱼翻身的一年,那么2021年就是群雄逐鹿的一年。

目前的市场格局中,除了既有的新势力“三杰一马”——蔚来、小鹏、理想和威马汽车,跨界造车的公司正变得更为多元化。在通信领域,尽管华为否认造车,但与小康,广汽,北汽等国内知名车企的合作,也彻底引爆了华为汽车概念股。

今年以来,互联网大厂也“随大流”纷纷下场:百度与吉利合作,阿里与上汽合作,360投资了哪吒汽车;地产领域,恒大和宝能已“下水”;在手机领域,小米已对外宣布要花100亿美元造车。坊间更是传出:另一家手机科技巨头OPPO也跃跃欲试,准备走上造车赛道。

在科技制造领域,富士康在与“和谐富腾”合作失败后,又与吉利、拜腾、Fisker、Stellantis等车企合作。可以说,富士康以及母公司鸿海精密一直没有放弃造车事业。而如今,大疆创新也想染指造车这块蛋糕。

转向PC端,联想集团同样布局了造车领域,已获自动驾驶专利。就连白酒领域的五粮液也横插一杠——其所在的宜宾开始谋局锂电池产业,并与宁得时代实现了合作。有人因此戏言,酒都正在变成造车之都。

各领域公司,都在将目光投向造车这一火热板块。在这种大势下,家电巨头们也蠢蠢欲动:创维,格力(000651.SZ),美的(000333.SZ)都对造车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在18年前,家电企业其实就曾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造车大潮。那么跟当年相比,此次家电巨头造车逻辑和策略有何不同呢?

18年前的家电造车起落

2003年,在互联网泡沫破碎之际,家电制造业冲击互联网的梦想也随之破灭。恰在此时,第三次转型升级的浪潮在家电制造业中席卷开来,一场造车运动开始兴起。

当时,传统家电企业试图争食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这一商业行为的逻辑是:传统家电产品经多年的恶性价格竞争,利润已经十分微薄。企业巨头们希望借主业的延伸,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首先扛起造车大旗的便是春兰集团。早在1997年,春兰便“相中”了汽车业态,并于当年斥7.2亿元巨资收购了南京东风汽车公司,组建春兰汽车。

2002年至2004年间,春兰“重卡”一度杀入国内同行业前五名。在春兰的带动下,“家电造车”热潮在2003、2004年达到高峰,奥克斯、波导、夏新、新飞、格林柯尔、美的都在那时先后染指汽车业。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dpp168.cn/news/show-165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