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为鸿蒙正式发布以来,华为余承东透露:截止目前已经有300多应用和服务伙伴、1000多个硬件伙伴以及50万以上的开发者参与进鸿蒙生态的建设当中。
根据《国际电子商情》制作的不完全统计名单显示,软件开发及服务领域有28家企业;还有包括京东、百度在内的三家互联网企业。在家电领域,有11个巨头站了出来。
但智能手机及硬件领域,公开宣布支持鸿蒙的手机厂商只有一家,那就是魅族。
为什么家电巨头们在与华为鸿蒙合作一事上如此积极?
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因为鸿蒙的本质是一款物联网系统。基于微内核的分布式全场景操作系统,面向的是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
鸿蒙可以借助架构优势几乎覆盖所有物联网终端设备,而各类家庭电器就是物联网中的一大类。
传统家电巨头们大都专注于硬件及其核心技术的研发,几乎不会涉及到系统层面。
鸿蒙的出现,则刚好解决了实体巨头们缺乏软实力的痛点。加入鸿蒙,将有助于家电企业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再者,鸿蒙是第一款国产物联网操作系统,其背后意义重大,支持鸿蒙也会令企业在舆论上占据优势地位。
那么,近年来强势崛起的智能手机市场中,为何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力挺鸿蒙呢?
笔者认为,相比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面对是否参与鸿蒙生态建设需要考虑的方面更多一些。
首先,小米、OPPO等国产巨头与华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对于小米、OV等企业而言,华为本身就是竞品,采用鸿蒙系统无疑于将命脉送到华为手中,这是手机厂商最为担心的一点。
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看,一旦鸿蒙完全成熟,或者手机厂商对其产生依赖,都不利于小米等企业的后续发展。
而且,接入鸿蒙生态后,系统广告收入的如何分成,也是一大难题。
其次,鸿蒙系统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短时间内接入鸿蒙,用户体验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比成熟的安卓系统,鸿蒙的生态是一大短板。从消费者体验感的角度出发,手机厂商似乎并没有必要放弃成熟系统,而选择一个可能会对用户造成困扰的新系统。
最后,都在海外市场有部署的国产厂商们接入鸿蒙后,还可能会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暂时不采用鸿蒙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