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亚马逊方面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显示,该季度其净销售额为1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7%,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152亿美元,也低于上年同期的41%。
二季报公布后,包括大摩、小摩在内的多家华尔街大行纷纷发布报告下调了亚马逊的目标价。
另外,7月30日亚马逊披露公告称,卢森堡国家数据保护委员会7月中旬作出决定,以违反《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名义对亚马逊处以7.46亿欧元(约合8.86亿美元)的罚金。
这张自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从2018年5月生效至今最大的一张罚单,极大影响亚马逊的股价。截至收盘,亚马逊跌7.56%,报3327.59美元,市值蒸发了约750亿美元。
与此同时,亚马逊正在大规模封禁中国在亚马逊上的卖家账号。据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的统计,此次封号共波及超5万中国商家,行业损失预估超千亿元。仅上市卖家天泽信息旗下“有棵树”,近340个站点被封,1.3亿元资金被冻结。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卖家所要面对海外经商环境又起波纹。
亚马逊打击影响海外出口
8 月 5 日,通拓科技 ( Tomtop Technology ) 母公司华鼎股份 ( Yiwu Huading Nylon Co ) 公告披露,通拓科技多个品牌涉及的店铺被亚马逊暂停销售、资金被冻结。
对于被封原因,华鼎股份表示:" 原因可能是一些产品的评论不恰当,据称这违反了亚马逊的平台规定。"
使用被称为 " 中国制造,亚马逊销售 " 的模式,中国制造商在疫情期间通过亚马逊销售,见证了跨境电商销售的蓬勃发展。不过,该平台对评论滥用的打击,对该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华鼎股份并不是唯一一个被亚马逊打击的中国卖家,2021年4月。当月开始,亚马逊大规模封号。据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的统计,此次封号共波及超5万中国商家,行业损失预估超千亿元。仅上市卖家天泽信息旗下“有棵树”,近340个站点被封,1.3亿元资金被冻结。
亚马逊的大规模封号,影响到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跨境电商业务。
在疫情的催化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稳外贸的重要支撑。据官方统计,今年1~6月,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6036亿元,同比增长44.10%,高于同期全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速5.5个百分点。对于卖家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跨境电商正在成为新的蓝海。
而亚马逊大规模的封号出现,让不少中国卖家人心惶惶。有人认为,这次封号是中美贸易战的产物,因为中国的跨境电商公司在亚马逊上无论从体量还是影响力上都已是首屈一指。有说法显示,虽然亚马逊有禁止付费评论的规定,但这种现象在美国卖家中也存在,但从未听说过他们像中国卖家一样被封禁。黑名单显示这波打击行动专门针对各个品类的顶级中国品牌!
海外环境不比国内
亚马逊封号,也有媒体进行跟进报道。在跟进中,他们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
以曾是跨境电商第一股的帕拓逊主品牌Mpow为例,一个名叫EsefHamzic的博主,第一次购买一款Mpow耳机时,主动联系了包裹里售后卡上的邮箱,申请延长售后期。此后,帕拓逊邀请这位博主参与新品测评,并承诺返评后退货款,相当于免费赠送一副耳机。
EsefHamzic非常认真地试用后,打了三星,还在评论中吐槽了这款耳机材质太过光滑,根本没有广告中说的降噪音质。总之,他很失望。
帕拓逊售后要求他将评论改为四星,否则不让他享受测评优惠。EsefHamzic理解不了“拿人家的手短”,“邮件中没说四星以上才可以返款,这不是操纵评论么?”一怒之下,他不仅强行退款,拒绝修改评论,还发布了一篇揭露此事的长篇博文。
在国内,卖家这种行为就被称为“刷单”,是一种用来引导好评的手法。但是在国外,尤其是亚马逊,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欺诈行为。
日前,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对亚马逊近期封禁大批中国卖家的问题做出了回应。
李兴乾提到,一批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已经成为世界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样本,也为各个国家发展电商提供了借鉴。同时,商务部也注意到,由于各国法律、文化、商业习惯不同,企业在出海时也会碰到各种风险与挑战。
“据了解,有些商家的行为被认为违反了亚马逊平台的《卖家行为准则》等格式条款,经营受限。商务部一直要求企业遵守各国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依法合规开展经营。商务部将为企业提升风控水平,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对接提供帮助,坚决支持企业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上下游各类主体加强交流协作,共促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