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1)家电市场三分,白电处于成熟期,黑电处于衰退期,小家电处于成长期;
2)零售渠道变革,获客成本不断降低;
3)家电品牌弱化造就新平台,供应链变化:“T+3”与“一盘货”。
家电三大市场发展现状对比
1.1 家电分类:白电、黑电、小家电
传统家电按照功能和外观,可以分为白电、黑电和小家电三类。
白电指具有实用功能的电器,比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由于早年这些产品外观多以白色为主,所以称之为白电(本文将厨电也归入白电)。
黑电主要指家庭娱乐类的电器,比如电视机、音响、DVD播放机等。
小家电则更强调个性化,主要指功率、体积较小的便携式或半便携式电器产品。根据使用的场景需求,小家电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厨房小家电、家居小家电和个护小家电,如早餐机、酸奶机、扫地机器人、洁面仪等。
1.2 市场三分,白电、黑电、小家电处于不同的发展现状
家电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出现了较多的头部企业。
白电市场中,有空调领域的格力、美的,冰箱领域的海尔、容声,吸油烟机等厨房电器领域的老板(ROBAM)、方太等。
黑电领域则有TCL、创维、小米等;小家电领域除了有小家电之王——美的,还有小熊电器、科沃斯等新秀。
而每个细分领域的市场格局也略有差异。
1)白电:成熟期,市场高度集中,top2市场份额超50%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白电制造国,以冰箱、空调、洗衣机为主的白电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① 空调:格力、美的平分70%的市场份额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2020年,我国空调领域线下销售额CR3超过80%;其中,格力以35.1%的市场份额居于榜首,美的以34.7%紧随其后,top2的市场份额便达到了69.8%。线上渠道中,CR3也达到了74%;其中,美的以34.4%的份额比格力略胜一筹。
可以看到,空调产业几乎要被格力和美的两家企业垄断了。美的和格力在线上、线下市场各有优势,同时它们也在互相追赶。2020年,格力的线上市占率同比增长6.74%,为top10企业中最高;美的的线下市占率同比增长5.87%,也是top10企业里增长最快的。
②冰箱:一超多强,海尔35%市场份额
冰箱领域的top5企业有海尔、美的、容声、西门子、美菱。其中,海尔独占鳌头,2020年的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远超第二名;其他四个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对均衡,都在10%左右。
③洗衣机:海尔市场占比37%,依然是行业龙头
海尔也是洗衣机产业的龙头, 其2020年度的市场份额达到37%左右;其次是小天鹅,其线上销售额市占率为20.6%,线下则稍低,只有14%;美的、西门子、松下紧随其后。
2)黑电:衰退期,top5份额相对平均,小米线上异军突起
相比白电,黑电行业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在手机、电脑、平板等娱乐产品的冲击下,传统娱乐性的家用电器正在逐渐被替代。
目前,黑电行业的主要产品为彩电。海信成为行业大哥,2020年其线下销售额以21%的占比夺得榜首,线上占比也达14.4%,仅次于小米;而线上份额榜首的小米在线下排名中并未进入前五。其他的头部企业还包括创维、TCL、索尼以及三星。
3)小家电:成长期,传统单品集中度提升,新潮单品集中度降低
小家电品类众多,其内部也呈两极分化趋势。
电饭煲、电压力锅、电水壶等传统单品的集中度在不断提升,其间不乏美的、九阳、苏泊尔这些头部企业;诸如养生壶、煎烤机、电蒸锅等新潮单品的集中度却反而在降低,给一些中小型企业带来了生长机会,涌入了小熊电器、科沃斯等新型企业。
家电零售渠道的演变逻辑
2.1 零售发展历程:从专卖店到大卖场再到线上渠道,获客成本不断降低
1)零售发展历程:不断降低获客成本
传统的线下专卖店是最早的家电产品零售渠道。伴随着家电行业的茁壮成长,专卖店有过十几年的辉煌时光;现阶段看,这种模式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从发展阶段看,从独立的品牌专卖店到大卖场的转变,首先是线下流量得到了整合。由于品类、品牌的的融合,获客成本与供应链的库存成本,都通过规模效应得到一定的降低。
从线上到线上的转变,则是直接消除了实体门店,扩大销售半径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分销体系,流量成本大幅降低。但从物流上看,大卖场与电商平台同为城市“前置仓模型”,物流成本上没有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