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临街108㎡经营电器,感觉快做不动后。
今年腾挪了一半面积做日用百货和零食饮料。
生意依旧没起色,彻底转型做小商超可行不?
一家店中,一个主业态+附属小业态(增加额外零售触点),目前是常见打法。
这种模式成立的关键点是,主业态带来足够多的新触点或者增加新客流。
典型例子:快递超市+便利店。
查询公开数据,一个成熟小区旁的快递超市,平均快递数量:300—500单/店/天。
推测客流量400人,并且便利店商品多为随手购入,这400人中极可能生成连带率。
快递超市就是新触点,触点逐步成熟并产生连带效应,附近店面会渐渐地产生聚集。
后续,隔壁可能开出:生鲜、水果、小吃、早餐等店铺。围绕小区生活服务的业态群形成并联动成片,继续产生新客流。
解析:
店中经营:小家电+日用百货+副食饮料。
1.小家电品类特点:
相对低频且较高单价,购前有计划、目标。专业性、可选项多,能吸引顾客。
县城电器行主辐射范围是周边乡镇与农村。
电器行店大,才能吸引更远,越多的人来采购。
京东电器集合店,已下沉至不少县城,目标是周边年节、婚嫁、及新一轮村镇电器更新的市场。
小结:咱店的电器辐射范围有限。
适合销售价格美丽、技术含量不高的家电。
毛利低、频率低、复购低。如:电热水壶。
2.日用百货品类特点:
一个字“逛”,不少商品是看到就会想起买。
小结:主营业务不足以引人入店。
3.零食饮料品类特点:
烟、零食、饮品都属“不进店品类”。
买后即走,且很受天气温度的影响。
小结:仨品类均扛不起主业态担当。
建议:
转型便利店或零食店。
自用面积50平内,其余切割分租。
目标:尽量租给餐饮店,两家相互带动客流。
保留几个生活小电器。
例如:电水壶、电磁炉。
目标:转化原来到店采购电器的老用户。
市调后。
若开小超市,就长期留下。
如开便利店,留电水壶即可。
或开休闲店,电水壶+养生壶。(过段时间,慢慢撤)
线上平台外卖。
可先从单品开始,再逐步增加品类。
目标:以验证店里商品的适销程度。
后期店铺定位:
组团拼单提货点,某类商品展示体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