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品牌工业4.0B2B网站管理系统

扫一扫关注

GPT热潮之下,中国芯片市场的焦虑和破局

   2023-06-19 峰小瑞1250
导读

芯片既是工业制造领域的明珠,也是大国较量的砝码。2022年8月,美国政府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中国芯片市场掀起了滔天巨浪。如今,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发起的限制日渐升级。今年1月,日本和荷兰也和美国

 

芯片既是工业制造领域的明珠,也是大国较量的砝码。2022年8月,美国政府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中国芯片市场掀起了滔天巨浪。如今,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发起的限制日渐升级。今年1月,日本和荷兰也和美国达成协议,对中国实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三星电子、海力士半导体和台积电等半导体企业被迫在这场“芯片战争”中艰难抉择。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为676亿个,较2022年同期下滑26.5%,降幅大于2022全年15.3%下滑。2022年也是中国近20年来集成电路进口量首次下降的年份。法案落地近一年后,中国大陆的芯片市场受到了什么影响?近期欧盟提出的《欧洲芯片法案》是否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影响?


本期峰瑞资本合伙人杨永成和科技早知道主播刘灿、Diane围绕着国内芯片自研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以下问题:


  • 为什么大模型的热度会直接助推芯片市场的发展?这次热潮会改变芯片市场吗?


  • 哪些因素让英伟达在这次AI热潮中脱颖而出?


  • 中国的科技企业如何正确应对芯片焦虑,并突破芯片设计上的短板?


  • 美国《芯片法案》实施后对全球芯片行业造成了什么实质影响?


注:本文截取、编辑了访谈的部分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角度。


一、为什么大模型会助推芯片市场?


刘灿:国内多数大厂在做了一遍大模型后,开始把目光瞄准了芯片领域。为什么大模型的热度会直接助推芯片市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杨永成:过去,应用层面的东西是可以不断累加和迭代的。你可以从一个基础模型开始,不断改进,随着数据和应用案例的增加,逐步完善模型。然而,对现在的应用场景来讲,大家对于应用GPT的需求是爆发性的。


以前的小模型更多偏向于垂直领域,是累积式的发展。但是在大模型领域,如果没有巨大的算力,模型根本无法运行。在算力端,大模型需要一次性投入巨大的资源,消耗大量GPU芯片。


陆奇博士说,大模型流行的当下,就像淘金时代。大家都认可AI有很多优势,但它会在哪个点先爆发,它的时间轴曲线怎么发展,我们都不确定。我们知道金子肯定存在,但是谁能淘到金子?在哪儿能淘到什么样的金子?


在具体路径不确定的情况下,首先火热的,是开采金矿的工具,我们需要卖铲子的。GPU芯片就是大模型时代的淘金工具。很多技术的发展都符合这个规律,但是对GPT来说,“铲子”是不够的。GPT需要的通用数据量太大,算力要求太高,如果没有基本的配置数据算力,就产生不了任何结果。因此它需要大量的“挖掘机”、大量的工业设备才能够有效开发。


所以从大模型对芯片的需求来看,第一是爆发速度特别快,第二是需求数量巨大。


Diane:我和硅谷大厂的伙伴们有过交流,他们认为创业公司入局大模型的“机会之窗”基本上已经关闭了。即便在资源较多的大公司,部门之间也在不断竞争算力资源。因此,对创业公司而言,再去布局大模型,可能需要投入非常高的成本。


刘灿:去年到今年,芯片行业并不处于非常好的状态。我们去年聊汽车芯片行业时,也提到芯片没有在一个非常火热的周期内。为什么在这一轮GPT热潮中,英伟达率先跑出来并表现出色?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dpp168.cn/news/show-559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