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品牌工业4.0B2B网站管理系统

扫一扫关注

国产光刻机如何突围?

   2023-07-31 证券日报​510
导读

近日,有消息称,上海微电子正致力于研发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预计在2023年年底将国产第一台SSA/800-10W光刻机设备交付市场。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项华为新的专利“反射镜、光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极紫

 

 

近日,有消息称,上海微电子正致力于研发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预计在2023年年底将国产第一台SSA/800-10W光刻机设备交付市场。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项华为新的专利“反射镜、光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极紫外线光刻机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半导体产业是全球主要国家的战略高地。美国、荷兰、日本先后对光刻机等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进行限制,我国将于8月1日起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想要不被“卡脖子”,在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是必经之路。光刻机“卡脖子”问题具体体现在哪儿?我国企业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国产量子芯片领域能否把握发展先机?《证券日报》记者近日就此调研了部分上市公司,采访了学术界、产业界多位专家。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我国企业加快核心领域自主研发,光刻机产业链上下游正不断涌现出新进展、新成果,国产化加速向前。“中国芯”正在崛起。

光刻机领域突破不断

光刻机又名掩模对准曝光机,被称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最精密的设备,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光刻机技术有多难?业界有形象的比喻,用光在晶圆上画图,相当于两架客机齐头并进,一架机翼上挂一把刀,另一架飞机上粘一颗米粒,用刀在米粒上刻字。

目前,全球能生产光刻机的厂商寥寥无几,荷兰阿斯麦、日本尼康和佳能占据了主要市场。其中,阿斯麦技术最为领先,它是唯一能生产极紫外线光刻机的厂家,这种光刻机可实现7纳米甚至5纳米工艺。阿斯麦第一大股东是美国资本国际集团,第二大股东是美国的黑岩集团。

中国在光刻机技术方面曾站在世界“第一方阵”,1965年研制出了65型接触式光刻机,1985年研制出的分步光刻机样机,当时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超过7年,但此后,我国开始从国外购买光刻机。自20世纪90年代起,阿斯麦等国外企业却迅速崛起。

眼下,我国光刻机产业处处被“卡脖子”。接受本报记者调研的企业称:“卡脖子”的难点主要在两处:一是光源,光刻机要求体系小、功率高而稳定的光源;二是镜片,为了让光线能够精确地照射到硅片上刻画出微小的图案,需要一系列高精度和高光滑度的镜片来聚焦和校准光线。

上海微电子副董事长贺荣明在受访时表示:“2002年,我国专家出国考察时,对方工程师说,哪怕把所有图纸都给你们,你们也未必能做出光刻机。”回国后,贺荣明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关,研发团队经过5年终于在曝光这个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不断闯关。目前,上海微电子已可量产90纳米分辨率的SSX600系列光刻机,28纳米分辨率的光刻机也有望取得突破。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dpp168.cn/news/show-59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