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发布的一篇报告显示,以企业总部为标准计算,全球电子器件生产份额中,美国第一(33%),中国第二(26);以组装地为标准计算,全球电子器件生产份额中,中国第一(35%),美国第二(19%);以电子器件最终消费地点为标准计算,美国第一(25%),中国第二(24%)。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不过,我国高端芯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处于劣势,在全球芯片产业链条中的地位不高。2020年,中国芯片销售额只占全球总额的7.2%。而且,我国销售的主要是低端芯片。在高端逻辑芯片、存储芯片销售市场上还没有我国企业的身影。相反,这些芯片需要大量进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法律与经济的专业视角观察芯片产业的运行规律,为法律制度的构建、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合规运行提供理论支撑,势在必行。
企业如何组织生产:法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现代法律经济学奠基人罗纳德·科斯认为,企业组织生产实际上是配置资源。企业配置资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一种是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
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实现方式是市场交易,法律表现形式是合同。比如,A企业生产钢材,需要铁矿石。A企业自己不生产铁矿石,于是到市场上与生产铁矿石的B企业签订合同,购买铁矿石。
通过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实现方式是内部资源调配,表现形式是行政命令。接上面的例子,A企业不仅生产钢材,而且生产铁矿石。这样,A不必通过市场交易,讨价还价,而是通过内部的资源调配,就实现了资源配置,完成了钢材生产。
是不是企业的规模越大,业务覆盖范围越大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科斯认为,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交易成本。如果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则企业规模扩大更有效率。比如,在上例中,A可以通过收购B降低生产运营的交易成本。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交易成本递增,直到达到某一点,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边际交易成本等于通过市场交易带来的边际交易成本。此时,企业的规模达到最优。如果企业再扩大规模,就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
科斯之后,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继续拓展企业组织生产的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企业组织生产和企业边界的法律经济学理论。法律经济学关于企业如何组织生产以及企业边界的理论对法学、经济学、管理学都产生深远影响,对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具有启示意义。
芯片设计、研发与生产:一体化还是分开做?
芯片产业如何组织生产?过去几十年来,芯片产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真实鲜活的案例给传统理论注入新的元素,发人深省。
1957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8位年轻的工程师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这家公司奠定了硅谷的历史。后来,从仙童走出来的工程师不仅直接创设了包括英特尔和超微半导体(AMD)这样的传统芯片巨人,而且直接或间接衍生出90多家具有重要影响的芯片公司。
英特尔和AMD属于老牌芯片公司,坚持传统的芯片设计、研发与生产一体化态度。英特尔最早是DRAM芯片的重要生产商之一。但是,随着DRAM芯片市场的价格被日本生产商颠覆,继续与日本厂商打价格战,还是退出DRAM市场,开辟新的战场?英特尔总裁葛罗夫决定退出DRAM,为个人电脑生产微处理器芯片。
葛罗夫的战略取得空前成功,直到今天,英特尔仍然是个人电脑芯片领域最大的生产商,并且一直保持研发、设计与生产一体化的传统。
另一位离开仙童的天才杰瑞·桑德斯创办了AMD。桑德斯在对待芯片研发、设计与生产的态度上也是传统和老派,他不能接受一家芯片公司居然不生产芯片。
AMD曾经与日本芯片制造商竞争DRAM市场,与英特尔竞争个人电脑芯片市场。不过,后来,对芯片制造倾注怀旧感情的桑德斯也承认,从拥有和运营一家芯片厂中获得利润变得越来越困难。
传统的芯片巨头坚守芯片研发、设计与生产一体化时,芯片产业正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一场变革,“无芯片厂的芯片公司”悄然登上历史舞台。典型者如英伟达。
提起英伟达,自然联想到的是专门为训练大模型配备的高端芯片,比如Grace Hopper、A100、H100等超级芯片。在AI大模型训练你追我赶的时代大背景下,英伟达芯片保持价格高但销售火爆的态势。包括国际巨头如微软及马斯克新创办的AI公司以及国内大厂如百度、腾讯、阿里在内的客户已经把英伟达的芯片订单排到2024年。作为AI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英伟达的市值刚刚破万亿,跻身万亿俱乐部。
不过,英伟达不制造芯片。英伟达把大部分芯片制造外包给台积电,自己专注芯片设计。除了英伟达,另一家著名的芯片公司高通,也是专注设计,把制造外包给三星和台积电等公司。
乔布斯刚创建苹果公司的时候专注硬件。除了创建自己的操作系统,苹果把芯片设计和生产都外包给三星等公司。后来,为了把自己对智能手机的愿景嵌入手机芯片中,苹果开始尝试设计芯片。
现在,苹果不仅为其大多数产品设计主处理器,还设计了运行Air Pods(无线耳机)等配件的辅助芯片。这些芯片的生产则外包给台积电等晶圆生产厂商。
除了这些芯片业大佬之外,芯片产业里还有很多专注设计的芯片公司,比如赛灵思(Xilinx)、阿尔特拉(Altera)等。
降低交易成本:谁是芯片生态链的龙头?
2022年12月7日,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厂Fab21举行上机仪式。苹果、英伟达、AMD、阿斯麦等半导体业界重量级公司的负责人悉数到场,给足了面子。
作为一家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的江湖地位如此之高,似乎不可思议。实际上,这反映了芯片产业生态链的特殊之处。
提到产业生态链,人们自然会想到以苹果为龙头的“果链”。似乎只有苹果、特斯拉这样的产品生产商,才有资格以自己为龙头构建生态链。事实上不尽然。作为代工企业,台积电也可以打造自己的生态链。
早在几十年前,创始人张忠谋就相信台积电的商业模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集芯片研发、设计及生产于一体的企业来说,因为芯片技术遵循摩尔定律,技术进步快,每一次技术迭代都会提高生产成本,给企业盈利带来巨大压力;台积电的优势在于,因为给几家甚至很多家芯片设计公司制造芯片,从而在规模经济中降低成本。而且,这种大规模生产是英特尔等一体化公司难以复制的,台积电可以从这种优势中攫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