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20年,小家电行业受“宅经济”影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资本青睐的热门赛道。
如今,随着红利逐渐消退,市场重新回归冷静,小家电品牌在今年的销售情况均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成功登陆A股上市的小家电品牌“小熊电器”,股价从去年八月份开始便进入了“跌跌不休”的模式。截至2021年11月30日收盘,小熊电器每股报收于59.95元,股价相较去年同期已近乎腰斩,整体市值大幅缩水。
在行业遇冷的当下,归于平静的小家电品牌下一站该朝哪去?
小家电崛起的助推剂:需求增长与渠道变化
一个市场的崛起离不开需求的增长,由于疫情的原因,用户在“家庭”这个场景的时间大幅增加,恰逢消费升级趋势的出现,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不再是简单的基本需求满足,而是对品质开始有所要求。
而在家庭场景中,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大电器已是刚需产品,是对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并且大家电单价较高,对于用户而言更换成本较大,这就使得大家电的更换周期更长,在非刚需的情况下,难以激发用户的更换欲望。
反观小家电,单价低颜值高,使用操作简单易上手,对与用户而言,小家电用低成本就可以得到提升生活品质的体验,并且小家电是此前尚未走进大众视野的,市场仍处于空白状态。
用户居家场景时间的增加,间接导致了小家电需求的出现,新老玩家急速涌入小家电市场,需求与供给双双狂欢的情况下,行业迎来急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线上小家电销售额较靠前的主要有电饭煲、破壁机、电压力锅、电水壶、电磁炉、搅拌机和煎烤机等,销售额均超15亿元。其中增速较为突出的有破壁机和煎烤机,分别同比增长78.2%和97.1%。
值得注意的是,小家电行业的崛起中线上渠道增长明显,2020年上半年我国小家电线上零售量为10793万台,同比增长25%;线上零售额为780亿元,同比增长12.4%。线上渠道的崛起或受疫情影响原因,但相较于线下渠道,线上渠道的抗风险优势明显。
除抗风险优势外,从转化率来看线上渠道,流量为王和渠道为王呼声正盛的当下,线上电商从营销“种草”到下单转化清晰间接的链路也不容忽视,作为客单价处于消费品价格区间的小家电,营销力度的大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品牌营业额的规模。
以小熊电器的营销渠道为例,选择在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平台投放营销内容,激起用户话题讨论热度的同时完成产品露出,达到裂变传播的效果。并且在平台的选择上,如小红书、微博等阵地,用户画像与小家电用户高度重叠。
可以说小家电的走红离不开网络渠道的助推,从小熊电器2020年上半年股价的拉升速度来看,需求的增长和线上渠道的双重助推,或许正是彼时打开小家电市场的财富密码。
井喷后的冷静期
小家电行业在经历了一波井喷式爆发之后,目前已经进入冷静周期,企业的发展重点正从营销向产品和渠道过渡。以小熊电器的财务数据为例,今年上半年,小熊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6.34亿元,同比下降4.89%;实现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45.30%。
小熊电器作为小家电赛道的热门玩家,其营收与净利的双双下降,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小家电行业的整体情况。除此之外,从另外两个信号也可以看出小家电行业的红利井喷阶段已过。
一是行业规模增速的放缓。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1年7-9月份小家电线上市场零售额分别为13.3亿元、17.4亿元和21.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分别为-11.2%、-3.0%和-8.0%。从数据可以看出,较上年相比小家电市场规模增速呈放缓态势,增速不及去年。
二是企业销售额和净利的下降。如前述数据,上半年小熊电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8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5.30%。小熊电器之外,小家电行业其他企业如九阳、新宝股份等业绩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下滑。
除行业整体趋势之外,小家电市场的需求端也进入冷静周期。在社交媒体上可以发现,诸如“后悔入手的单品”和“购买后最不常用的产品”话题下,小家电产品如三明治机、空气炸锅、破壁机等单品频频被提及,原因或许与消费者居家场景时间减少有关。